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> 行业新闻 >> 省外资讯
个人 企业 

发展“云外贸”保住市场激活产业循环

发布日期:2020-4-13  类型:免费文章  作者:作者: 张全林  来源: 浙江在线   点击 1815

疫情全球大流行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带来巨大冲击,外贸企业普遍面临在手订单取消或延期、新订单签约困难、物流运输不畅等问题。4月1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,商务部介绍,将对全国40多万家外贸企业复工复产订单的情况进行摸查,精准帮扶企业,帮助外贸企业保市场、保订单、保份额。

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,我国已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。我国是全球电子电气设备和纺织服装行业的最重要生产国,特别是在中间品方面,出口占世界中间品出口比超过了20%。而在机械设备、化工橡胶、皮革制品和家具制造等行业,中国是周边发展中国家生产链中最为重要的上游供应市场。

而另一方面,我国对中间产品进口依赖度也不断攀升。我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是发动机、机械设备、航空航天设备、医药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;从德国进口的最主要产品是机动车辆及其零部件,同时也进口相当数量的医药产品和医疗器械;从法国进口的发动机类产品占比较高,特别是涡轮机、燃气轮机等传统发动机;从日本主要进口机械车辆零部件,光学、摄影等器械,以及各类发动机。从全球疫情看,我国主要贸易对象国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疫情,其国内生产遭受重创。

贸易结构决定了当下面临的困难与挑战。外贸保市场、保订单、保份额的背后,实质上是一个疏通产业循环问题,关键在于搭上线,运得出、进得来。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断裂,零配件出不去、进不来,中间产品供应成为断点,对下游产业的发展构成阻点,使一些行业面临着产业链外移的风险。对此,必须坚持底线思维,从最坏处准备,发挥优势,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。

大凡危机都蕴含着机遇。疫情在冲击全球产业链的同时,也倒逼产业链向数字化、智能化和服务化转型。以前,我国在数字贸易、人工智能、服务贸易等领域处于后发赶超阶段。疫情催动全球生产格局、流通渠道、技术发展中心的调整。我国抓住机遇,锐意创新,苦练内功,完全有可能赢得发展的大跨越,在这场世界大变局中掌握主动。
把技术创新做大。降低全球生产链断裂的损失,托底之策就是补上关键技术的短板。发挥我国工业门类齐全的优势,共同努力攻下技术难关,通过技术创新把国内生产链拉长,实现有效替代补充,才可以从根本上克服疫情对产业链造成的撕裂影响,最大限度地保持产业活力。

把“云上贸易”做足。尽快研究搭建数字外贸服务平台是突破的捷径。通过举办各类网上展会,引导企业做好展前对接、线上推介、现场直播、远程洽谈,便利企业新接订单,以保障外贸产业链关键产品的生产和进出口。“云贸易”不受空间制约,节约交易成本,其优势显而易见。疫情使国内“云消费”大火一把,这种方式完全可以嫁接到对外贸易上,让中外客商足不出户下订单,完成交易,形成海纳百川、纵深发展的态势。

把现代物流做强。外贸离不开物流支撑。疫情全球大流行,部分物流中断,导致国际供应链受阻。对此,我们要更加主动作为,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拓展供应链布局。只有培育出仓配一体化、入厂物流、国际供应链、海外协同等融合发展的物流能力,把物流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产业循环、市场循环才有基本保障。

首页  |  关于协会  |  行业新闻  |  市场聚焦  |  技术交流  |  政策法规  |  会员风采  |  加入收藏  |  设为首页
版权所有:毛皮产业网   电 话:0311-68090489  68012946   邮政编码:050031
地址: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金马国际
E-mail:mpcyxh@163.com 技术支持:石家庄星象网络
冀ICP备2023017524号-1

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