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简单代工到品牌自主,汶上县纺织服装产业通过转型升级,发展为当地的优势支柱产业,年产服装4亿余件,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1.3%。
在济宁七七服饰研发中心,工作人员正在对新款工装打版样式的一些细节进行修改。
济宁七七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经理杨慧:“作为纯代工企业,近几年,用工难、竞争激烈,企业生存困难,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,我们尝试了转型升级,进行自主品牌研发,开发了校服、工装等一系列产品。目前我们与汶上县及周边县市区几十家进行合作,截止到今年10月份,实现营业收入500万元。”在当地纺织服装产业研究所的帮助支持下,七七服饰开发了“青恋子”品牌校服、标志服,填补了北方校服市场的空白。
汶上县服装商会会长杨峰:“规划出‘汶上制造’品牌的标准设定,以绿色休闲运动为主导,擦亮汶上品牌。”为进一步提升品牌竞争力,当地还鼓励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。在汶上县鸿瑞轩服饰,改造后的生产线应用了物联网技术,实现生产数据实时上传。
汶上县鸿瑞轩服饰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崔玉娥:“我们能通过实时的数据,分析我们现场一些问题,能第一时间到现场去解决问题,这样就减少了废品率,提高了我们的流转速度。我们的不良率从原来的百分之七八,现在已经降到百分之三四了。”
同时,企业引进ERP信息管理系统,将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。汶上县鸿瑞轩服饰有限公司厂长崔玉娥:“现在上了ERP系统之后,这件衣服到底是在裁剪、还是在缝纫、还是在后道,具体什么进度了,我们掌握得一目了然,而且能有效控制大家的流量,就是每个班生产多少,按需领用。”目前,汶上县纺织服装企业近400家,从业人员6万余人。按照规划,到2025年,全县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0家,营收达到120亿元,自主品牌销售占比突破20%。
汶上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、局长陈洪国:“深入实施助企攀登工程,聚焦企业技术、人才、资金等堵点痛点,制定了支持企业技术改造、人才引育、品牌推广等差异化奖补政策,拿出‘真金白银’推动产业链、企业链、创新链‘三链合一’,一批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设备在纺织服装、工程机械等传统产业中广泛应用,企业的研发能力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显著提升,实现了‘老树发新芽’,也带动了整个产业提档升级、提质扩量。”
2025-2-28《阳原县毛皮产业优化提升规划》评审会召开
2025-3-10省协会参加民生领域行业协会反垄断培训
2025-3-8省协会到河北圣农公司调研
2025-3-5靳国庆到阳原调研走访
2025-3-4省协会到阳原曲长城村调研学习
2025-3-4靳国庆与何景明举行座谈
2025-4-3枣强县政协副主席李建雪到大营镇调研走访
2025-3-31三闯米兰,清河羊绒产业收获了什么
2025-3-17第三届中国·大营裘祖文化节即将举办
2025-2-8大营镇:裘皮产品多元化 触网创新拓商机
2025-4-30辛集皮革:能变色能水洗,产品创新花样多
2025-4-25河北南宫:电商培训赋能特色产业发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