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省辛集市,别称“中国皮都”,其皮革业始于殷商、盛于明清,至今保持繁荣。
制革是高耗水产业,偏偏辛集市地处滹沱河冲积扇末端,境内无地表自然河流,地表水资源贫乏,严重依赖开采地下水。辛集市是一个严重资源性缺水城市,人均、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/17和1/22。
2017年,一渠“南水”款款而至,解了企业生产之渴。更令人惊喜的是,一座座绿色工厂悄然建起,高耗水企业变身节水企业,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,“中国皮都”愈发水润光泽。
辛集皮毛名天下——河北辛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皮毛集散地和商埠重镇。
眼下,在河北省辛集市中心城区,占地1100亩的辛集国际皮革城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皮革专业商场,入选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百强。
“皮革产业要发展,水万万缺不得。”辛集市梅花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威感慨,没有“南水”的到来,就没有辛集市今天的欣欣向荣。
走进梅花公司皮革生产车间,如同巨型滚筒洗衣机的转鼓设备轰鸣运转。生皮经浸水、脱脂、鞣制、染色、清洗等30多道工序,制成五颜六色、不同款式的皮毛产品。其中,一半的工序需要用水。
“南水”长途跋涉,珍贵无比。如何提升水效、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成为企业的新课题。
梅花公司投资3000万元,自建污水回用处理厂,每日处理生产废水约3500立方米。记者看到,清洗皮毛的黑褐色污水,经处理后变得清亮透明。这些“重生水”进入回用罐,重回生产线,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。
为了节水,梅花公司改造转鼓设备
公司还配备了“水管家”——搭建能源与碳排放管理云平台,通过物联网嵌入式设备,每日形成水、电、气用量精细报表,给全厂设备做体检。一旦哪台设备数据异常,系统便自动报警。
张威称,通过设备改造、工艺升级,公司单位皮革制品的生产用水量减少30%至40%。
昔日“臭皮匠”,向生态皮革加快转型。辛集市将108家制革企业整合为38家规模制革企业,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生态皮革生产基地。原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皮毛时装博览会(BEIJING FUR)永久落户辛集市,被商务部授为“外贸转型升级基地(皮革)”。建成制革工业区,组织梅花、凌爵等12家骨干企业创建河北省皮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,与四川大学合作建设制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平台,开发皮革蛋白纺丝材料、胶原蛋白肽、食用明胶等新产品。截至2023年底,全市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,省级绿色工厂18家。(本文有删节)
编辑:薛炎
2025-2-28《阳原县毛皮产业优化提升规划》评审会召开
2025-3-10省协会参加民生领域行业协会反垄断培训
2025-3-8省协会到河北圣农公司调研
2025-3-5靳国庆到阳原调研走访
2025-3-4省协会到阳原曲长城村调研学习
2025-3-4靳国庆与何景明举行座谈
2025-4-3枣强县政协副主席李建雪到大营镇调研走访
2025-3-31三闯米兰,清河羊绒产业收获了什么
2025-3-17第三届中国·大营裘祖文化节即将举办
2025-2-8大营镇:裘皮产品多元化 触网创新拓商机
2025-4-30辛集皮革:能变色能水洗,产品创新花样多
2025-4-25河北南宫:电商培训赋能特色产业发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