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清河县新华·慈星羊绒针织数字化共享工厂内,工人在利用一线成型电脑横机加工羊绒服饰产品。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
今年,清河县伟祺羊绒制品有限公司为冬季销售旺季开始备货的时间,来得晚了些。
往年一进入6月,公司就得备货了,入冬前至少要备下30万件成衣。今年直到8月,他们才开始备货,预计入冬前备上15万件就足够。
“别误会,这可不是因为市场预期降低了。”公司董事长唐志刚笑着解释,“底气,来自我们入驻的新华·慈星羊绒针织数字化共享工厂。在这里,再大的旺季订单,我们都能稳稳接住。”
世界羊绒看中国,中国羊绒看清河。清河羊绒享誉全球,全年产销山羊绒8000余吨,占全国的60%、世界的50%;纺纱1万余吨,占全国的25%。然而,光环之下藏着隐忧:产业链条偏重前端,附加值低的原料产销占了大头。
相比之下,县里从事羊绒制品加工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,体量有限、资金不足,无力上马大量高端生产设备,很难消化大订单,大量羊绒原料难以就地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羊绒制品。
“这就导致伟祺羊绒等企业,即使提前囤积大量成衣,也会在旺季出现临时找代加工、排产等待的情况。”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郑春雨说,大订单吃不了,成为不少清河羊绒制品加工企业面临的困境。
郑春雨算了一笔账,清河县拥有200多家羊绒制品加工企业,如果各自发展,要购置约5万台用于针织品生产的电脑横机,这在淡季会造成设备闲置。
共享设备,成为破局关键。
2018年,河北新华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着手建设清河国际羊绒高端针织产业园,希望引入先进的数字化一线成型电脑横机,提升生产效率。作为智能针织机械供应商,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同样看中了清河的潜力,想与新华羊绒合作打造共享工厂。
2024年,新华·慈星羊绒针织数字化共享工厂应运而生,一个柔性供应链平台搭建起来,以共享高通用性、高智能化设备,减少资源闲置和重复投资。
当年5月,伟祺羊绒带着购置的300台一线成型电脑横机入驻共享工厂,拥有了日产7000到1万件成衣的强大产能。
“设备是基础,我们更看重的是柔性供应链平台带来的便利。”唐志刚记得,去年冬天,他们的直播间里一款上衣突然爆单,48小时的发货期限开始倒计时。通过供应链平台,他们迅速匹配到另一家有富余产能的企业,几千件成衣很快做了出来。今年年初,这家企业接到外贸大单后,第一时间联系到了当时有空闲设备的伟祺羊绒,实现了资源共享、互利共赢。
“有了设备共享,我们能够快速组织有效产能,平均一件衣服的生产时间从原来的1天变成了现在的四五十分钟。”唐志刚对共享带来的市场快速响应能力很满意,“减少了库存积压,我们也能轻装上阵。”
光有先进设备还不够,懂服装设计、会制版的人才同样关键。
与共享工厂同步,新华·事坦格羊绒一线成型研究院在2024年成立。它可以提供针织数字化设计、3D虚拟仿真等公共服务,还可以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个性化定制难题。
河北新华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丽丽说,得益于共享工厂标准化生产,同批次羊绒制品的纱支密度、支数、针数、色牢度、抗起球性等指标可以保持一致性,这让羊绒制品质量稳定性更强。
设备共享,正为这座“世界羊绒之都”注入新动能,让曾经的“吃不了”变成了如今的“接得住”“做得好”。
截至目前,清河县已经拥有新华·慈星、兴利、河北联怡等多个羊绒产业共享工厂。通过有效配置资源,该县羊绒原料就地转化率和羊绒制品年产能得到提升,分别达到35%、1亿件;相较传统生产模式,生产效率总体提高46%、成本下降15%,为传统产业升级、补上产业链条短板打下基础。(本文有删节)
编辑:岳含笑
2025-8-9省协会赴西亚皮草新城调研
2025-8-9省协会参访清河羊绒小镇
2025-7-9省协会到阳原经开区调研
2025-7-9靳国庆与王和平举行座谈
2025-8-23河北省毛皮产业协会参访廊坊博览中心
2025-8-9省工商联到协会调研
2025-8-4辛集市第三届服装设计大赛决赛成功举办
2025-2-8大营镇:裘皮产品多元化 触网创新拓商机
2025-8-25清河羊绒:“共享智造”织就新产能
2025-8-25“华斯”让中国皮草走上世界舞台
2025-8-23清河羊绒小镇:依托文商旅产城融合,打造宜居宜业片区典范
2025-8-20从镜头到皮革的创业之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