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无到有并非无中生有,2009年5月,按照省委、省政府的部署,市委、市政府作出在清河门区建设“皮革产业基地”的重大战略决策。同时,省委、省政府确定皮革产业基地为省级开发区,并明确为全省发展皮革产业的唯一基地;中国轻工联合会、中国皮革协会将基地确定为全国首家“承接转移·中国制革示范基地”。
阜新有着突出的农牧业资源优势,又背靠原皮质优量大的东北地区,丰富的原料皮供给、相对便宜的劳动力、近邻北方地区皮革市场,以及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提供的扶持政策,在承接劳动密集型制革行业转移过程中占有较为明显的优势。阜新皮革产业基地,对承接皮革产业升级转移,实现中国皮革行业“二次创业”将起到重要的作用。
作为全省关注的重点产业集群,3年时间,基地迈出的每一步都是阜新的最高标准。在编制《阜新皮革产业基地的发展规划》时,清河门区委、区政府一边派人奔赴全国重点的皮革企业进行考察,一边把国家皮革协会、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的专家请到基地指导,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建设,短时间内就使基地具备了承载大项目的能力。在招商、亲商、安商、养商的过程中,清河门区举全区之力推出了一系列助推皮革基地发展的配套措施,区领导包片展开招商活动,基地对每个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实施保姆式服务,为了扶持入驻企业发展,还建设了行政服务中心、商贸物流中心、中心商务区、工程技术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,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、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。客商心里有了底儿,入驻企业快速增加,也让皮革产业基地整体实力迅速提升。
河北晟澳皮革公司主要生产皮革终端产品,谈到为何把项目放到阜新皮革产业基地时,企业负责人说,阜新皮革产业基地皮革企业越聚越多,不出基地,遍地是客户,既不愁市场,还能省成本。很多外来投资者看中的是阜新皮革产业的“集聚效应”。打造“中国北方皮革城”,清河门区力求实现这样的目标:要买皮革,就想到阜新。
3年时间,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已经累计引进项目62个,计划总投资67亿元。产品从最初的制革制品、原皮加工发展到目前裘皮、皮草、皮衣、皮帽、皮带、手套、皮鞋、运动鞋、箱包等多个品种、多个系列的产业链,集群优势尽显。
阜新皮革产业基地从无到有,不仅让清河门区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格局补上了“工业小区”的短板,还摘下了“财政穷区”的帽子。皮革产业连续3年翻番增长,清河门区的经济总量在全市县(区)排名中也不断上升。这样的变化还仅仅是开始,目前落户基地的企业只有少数实现达产,未来几年,随着大项目的不断达产和亿元以上项目不断落地,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将以今年的50亿产值为新起点向“十二五”末期的200亿产值发起冲击。
2025-8-9省协会赴西亚皮草新城调研
2025-8-9省协会参访清河羊绒小镇
2025-7-9省协会到阳原经开区调研
2025-7-9靳国庆与王和平举行座谈
2025-8-9省工商联到协会调研
2025-8-4省协会参加辛集国际皮革皮草时装周
2025-8-4辛集市第三届服装设计大赛决赛成功举办
2025-2-8大营镇:裘皮产品多元化 触网创新拓商机
2025-8-15辛集皮革:电商赋能拓市场 会展聚力促转型
2025-8-11蒋雨江:昌黎毛皮产业的开拓者
2025-8-7辛集市第三届服装设计大赛决赛揭晓
2025-8-5清河羊绒小镇: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