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今年1-5月,受疫情影响,我国进出口总额11.54万亿元人民币,下降4.9%。其中,出口6.2万亿元,下降4.7%;进口5.34万亿元,下降5.2%。5月当月,我国进出口总额2.47万亿元,下降4.9%。其中,出口1.46万亿元,增长1.4%;进口1.01万亿元,下降12.7%。
中国经济导报、中国发展网讯记者荆文娜从商务部获悉,今年1-5月,受疫情影响,我国进出口总额11.54万亿元人民币,下降4.9%。其中,出口6.2万亿元,下降4.7%;进口5.34万亿元,下降5.2%。5月当月,我国进出口总额2.47万亿元,下降4.9%。其中,出口1.46万亿元,增长1.4%;进口1.01万亿元,下降12.7%。1-5月,外贸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:
一是对新兴市场出口好于整体。对新兴市场出口下降2.9%,降幅好于整体1.9个百分点,占比提升0.9个百分点至49.7%。其中,对东盟出口增长2.8%,增幅好于整体7.5个百分点,占比提升1个百分点至15.1%。对传统市场出口下降6.5%,占比下降至50.3%。
二是民营企业出口占比提升。民营企业出口微降0.3%,降幅好于整体4.4个百分点,展现较强韧性和活力,占比提升2.4个百分点至52.9%。国有企业、外资企业出口分别下降8.4%、9.4%。
三是机电产品出口好于整体。机电产品出口下降4.0%,降幅小于整体0.7个百分点,占比达61.1%。其中,集成电路、电脑出口增长14.5%、1.8%。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境外疫情影响较大,服装、箱包、鞋、玩具、家具等产品出口合计下降20.3%。防疫物资成为出口增长的亮点。口罩带动纺织品增长25.5%,医疗器械、中药材增长33%、8%。
四是中西部地区出口占比提升。中西部地区出口下降0.2%,降幅好于整体4.5个百分点,占比提升0.8个百分点至18.4%。东部地区出口下降5.7%,降幅深于整体1个百分点,占比下降至81.6%。
五是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。受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影响,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。原油、天然气、铜、煤炭、大豆等进口价格分别下降21.2%、14.7%、6.3%、4.7%、1.7%,进口量分别增长5.2%、1.9%、12.4%、16.8%、6.8%。仅这些商品价格下跌就拉低进口增速3个百分点。
今年以来,为应对疫情对我国外贸发展造成的冲击,国务院及时出台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,主要包括完善出口退税政策、增加外贸信贷投放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、增设跨境综试区、支持出口转内销等方面,商务部会同各地方、各部门狠抓政策落实,帮助企业纾困解难,抢市场抓订单,努力将疫情对外贸影响降到最低。
下一步,商务部将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扎实做好“六稳”工作,全面落实“六保”任务,帮助外贸企业渡难关、保市场、保订单,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,在网上办好第127届广交会,支持加工贸易出口转内销,加快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发展,积极扩大进口,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,全力以赴完成进出口促稳提质目标任务,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。
2025-2-28《阳原县毛皮产业优化提升规划》评审会召开
2025-3-10省协会参加民生领域行业协会反垄断培训
2025-3-8省协会到河北圣农公司调研
2025-3-5靳国庆到阳原调研走访
2025-3-4省协会到阳原曲长城村调研学习
2025-3-4靳国庆与何景明举行座谈
2025-4-3枣强县政协副主席李建雪到大营镇调研走访
2025-3-31三闯米兰,清河羊绒产业收获了什么
2025-3-17第三届中国·大营裘祖文化节即将举办
2025-2-8大营镇:裘皮产品多元化 触网创新拓商机
2025-4-30辛集皮革:能变色能水洗,产品创新花样多
2025-4-25河北南宫:电商培训赋能特色产业发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