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在不同地域、不同人群、不同行业人群对“动物毛皮”的叫法不同,有称做“动物毛皮”的、也有称做“动物皮草”的、也有称做“裘皮”的,究竟哪种叫法才是正确的呢?这需要追根求源,这其中也有很多典故。
“裘皮”一词的由来。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期中国传统的制裘工艺就初步形成了,商朝丞相比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明熟制裘皮工艺,人们通过硝熟动物的毛皮来制作裘皮服装,并且“集腋成裘”制作成一件华丽的狐裘大衣,所以北方一直习惯称做“裘皮”,比干也被后人称为“中国裘皮的鼻祖”。从这个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称为“裘皮”。
“毛皮”一词的由来。在清末八国联军进入中国以后,许多的意大利商人在旧上海开设了毛皮店,用英文标注“FUR”,但是他们怕中国人看不明白,于是翻译过来就叫做“毛皮”,这种称法也一直延续到今天。通常有一种说法:北方人通常称为“裘皮”,并以北京为“中心裘皮”,南方人通常称为“毛皮”,并以上海为“中心毛皮”。
“皮草”一词的由来说法不一,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。
第一种说法。“皮草”一词是从“皮草店”演变而来的。也有人考证说在旧上海时期,有一些俄罗斯的犹太人开设一些毛皮店,那时毛皮非常昂贵。一件黄狼皮短衣就要花费五根金条。但是上海的气温不是特别冷,冬季时间短,夏季时间比较长,一些聪明的犹太人冬季卖毛皮,到了夏天就卖草席,渐渐地就将店名改成了“皮草店”。在解放以后,很多的皮草公司搬到了香港。在犹太皮草商打工的学徒为了生存、生活,仿照原来的犹太老板办起了自己的“皮草店”, 尽管不知道皮草到底是什么意思,后来把专卖皮衣的店叫“皮草公司”。他们不顾、甚至不知道皮草到底是什么意思。 就这样“皮草”从上海到香港,之后又从香港回到中国内地。后来约定俗成把专卖皮衣的店都叫皮草公司了。 “皮草”一词就慢慢的延续下来至今。
第二种说法。出自粤方言,“皮草”一词现已渐渐取代了“毛皮”,成为主流用词。粤方言为什么用“草”这个字呢?也有人从成语“不毛之地”求证。粤方言“皮草”一词中的“草”就是“不毛之地”中的“毛”,“草”和“毛”是同义字。“不毛之地”指的是连草都不长的地方,反过来,“皮草”指的就是“皮毛”。
第三种说法。也有人把皮毛另一种解读,皮是指动物皮面,草是指动物的毛被,因此,也就把动物“皮毛”也就做“皮草”。
说到此,你应该已经明白了吧,“裘皮”、“毛皮”、“皮草”是在不同时期、不同地域人们的不同称谓,究竟以上说法是否100%正确有待于专业人士进一步求证。毛皮加工
通常所说的“毛皮”是指带毛的动物生皮,经几十道非常复杂的工序:生皮----浸水----去肉----脱脂----脱毛----浸碱----膨胀----脱灰----软化----浸酸----鞣制----剖层----削匀----复鞣----中和----染色加油――填充-----干燥----整理----涂饰----成品皮革,即熟毛皮,毛皮由毛被和皮板两部分构成,其商业价值主要由毛被决定,毛被松散、光亮、美观、保暖,毛皮的皮板柔韧富有弹性,可用于加工制作服装、披肩、帽子、衣领、手套、雪地靴、靠垫、挂毯和饰品等制品。目前动物皮毛材料绝大多数来源于人工养殖的狐狸、兔子、貂、海狸、水獭、貉、山羊、绵羊等皮毛动物,另外一些大型猫科动物是高端服装皮草的原材料,但是占比很小。
2025-2-28《阳原县毛皮产业优化提升规划》评审会召开
2025-3-10省协会参加民生领域行业协会反垄断培训
2025-3-8省协会到河北圣农公司调研
2025-3-5靳国庆到阳原调研走访
2025-3-4省协会到阳原曲长城村调研学习
2025-3-4靳国庆与何景明举行座谈
2025-4-3枣强县政协副主席李建雪到大营镇调研走访
2025-3-31三闯米兰,清河羊绒产业收获了什么
2025-3-17第三届中国·大营裘祖文化节即将举办
2025-2-8大营镇:裘皮产品多元化 触网创新拓商机
2025-4-30辛集皮革:能变色能水洗,产品创新花样多
2025-4-25河北南宫:电商培训赋能特色产业发展